松木樁常用的布局方式
松木樁常用的布局方式是以梅花形為好,樁之間距離不宜小于3倍樁徑。打樁完畢后應按設計高程鋸平樁頭,使每根樁的樁頂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面,清挖打樁時擠出的淤泥,在樁頂鋪設20~30cm厚級配砂石褥墊層并加以壓實,然后再澆筑底板混凝土,以保證基礎通過褥墊層把一部分荷載傳到樁間土上,調整樁和土的分擔作用。在基礎下設置褥墊層可減小樁土應力比,充分發(fā)揮樁間土的作用,即可增大β值,減少基礎底面的應力集中。
要考慮到松木樁所能承受的沉樁沖擊力,沉樁沖擊能都在300kg.m以內;再大了,即使是16cm尾徑的原木也受不了;
不要把“松木樁”推廣為“杉木樁”或其他樁。大部分常見木材是忌水的,在水中很快就發(fā)黑、變形和,杉木尤其如此,切不可用。當然,也另外一些木料也能“水泡萬年”,例如紅木
松木樁會產生浮力的原因
1)當松木樁逐漸浸入水中的過程中,排開水的體積逐漸增大;全浸入以后,排開水的體積不再發(fā)生變化,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=ρ水V排g可得所受浮力的大小變化.
(2)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在水中物體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差;將木樁釘入河底后,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壓力為0,木樁受到的浮力為0.
解答:解:(1)當木樁逐漸浸入水中的過程中, ∵F浮=ρ水V排g,V排變大,水的密度不變, ∴木樁受到的浮力變大; 在木樁全部浸入水中后不斷下降的過程中, ∵F浮=ρ水V排g,V排不變,水的密度不變, ∴木樁受到的浮力不變. (2)當木樁打入河底后,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為0, ∵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在水中物體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差; 即:F浮=F下表面-F上表面, ∴此時木樁受到的浮力為0. 故為:變大;不變;為0.
松木樁的制作
1、樁徑按設計要求嚴格控制,且外形直順光圓;
2、小端削成750px長的尖頭,利于打人持力層;
3、待準備好總樁數(shù)80 % 以上的樁時,調入挖掘機進行打樁施工,避免挖掘機待樁窩工;
4、將備好的樁按不同尺寸及其使用區(qū)域分別就位,為打樁做好準備;
5、嚴禁使用沙桿等其他木材代替松木。
打試樁,確定樁長。
松木樁,也稱為防腐木樁,是歷史為悠久的樁基礎,秦代水利工程——靈渠的基礎處理即采用了松木樁。木樁一般采用圓而直的松木制作,松木含有豐富的,能防止地下水和細菌對其的腐蝕,適宜在地下水位以下工作。